跳到主要內容

護眼新招!康橋生睛艷全場

目前就讀康橋雙語學校高中部二年級的學生郭柏均、蘇毓唐、廖子霆,參加2015年國際科學展覽會科學競賽,設計出一款「基於人眼感知範圍減少螢幕藍光強度」的APP,得到「電腦科學組」第一名,並獲頒英特爾電腦科學獎,之後將代表台灣於7月19日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參賽。

這款APP的設計啟發,郭柏均表示,他之前看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多數國家的人民,一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超過五個小時,當螢幕上的藍光照射到眼睛超過一定時間,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讓他想到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使用3C產品時間都超時,長期下來隊演經是很大的負擔與傷害。因而有了APP的初步構想,三位同學便朝這個方向,開始研究該如何利用科學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款APP,效能是讓使用者安裝並啟動後,系統會自動偵測電腦螢幕的藍光,在不改變螢幕投影出的顏色為前提下,自動找到人類肉眼看來是幾乎一樣,但藍光程度卻低的顏色作為取代,便能減少藍光對於眼睛的傷害。


新聞出處:104.3.6 小世界周報 記者陳仲綺報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康橋生登嘉明湖 吶喊蛻變宣言

新北市康橋雙語學校二十七日起一連七天,由八年級師生、專業嚮導及醫護團隊共 382 人,分四梯次出發,攀登有「天使眼淚」之稱的嘉明湖,並在湖畔高喊親筆寫下的「蛻變」宣言,將康橋登山體驗課程,推上更高境界。 這批學生多數在六年級時已經爬過雪山,這次挑戰路程更遠、難度更高的嘉明湖,對孩子們而言是更艱鉅的任務。因此學校從今年五月起陸續進行六次山訓,磨練體力與技巧,讓學生能夠順利登上海拔 3603 公尺的「向陽山」、 3496 公尺的「三叉山」兩座百岳,以及臺灣第二高山湖泊「嘉明湖」,讓學生了解「只要有心,沒有過不去的關卡。」特別的是,為了讓學生體認自己在登山過程中的蛻變,出發前,每位學生都要寫下登頂宣言,自製蛻變宣言布條,在天使的眼淚與師長同學的見證下,大聲宣讀誓言,下山後還要透過三個實際行動以達成目標。 參加本次登山活動的八年級劉左傳同學說:自己常半途而廢,因此寫下「我要成為努力不懈的人」,勉勵自己在登頂的過程中,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一路上雖然天氣冷,長途跋涉又耗費極大的體力,但只要想到能在山頂喊出宣言,就能咬著牙繼續走,嘉明湖都爬上來了,還有什麼改變做不到? 劉左傳的媽媽說,孩子參與學校的多元活動,變得更有自信,體力也變好了,而在登山訓練的過程中,對於團體凝聚力、責任感的養成都有正面效果,感謝學校安排這種體驗式教學,也期許孩子達成訂立的改變目標,勇敢做自己。副校長李慶耀表示,學校每年辦理菁英活動,希望孩子們能鍛鍊堅強的體魄,並建立無畏的勇氣,爬山雖然辛苦,但只要一步步慢慢往前走,一定能走到山頂,這些難得經驗與美好回憶,相信能成為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

雪山畢業式 康橋小學ipad交流心得

「一步一步向前行,一定可以到山頂。」康橋小學六年級兩百五十名學生剛完成挑戰雪山壯舉,學校廿三日以「雪山教我的三堂課」為主題,以ipad進行讀寫教學(見上圖,萬仁奎攝),讓參與的學生分享寶貴的人生課題。  康橋小學畢業班學生挑戰雪山,今年邁入第五年,三天行程,最後攻頂海拔三八八六公尺雪山主峰。第一天,學生夜宿七卡山莊,學生會收到五年級學弟妹捎來的加油信;第二天晚上夜宿三六九山莊,學生會接到父母親親手寫的家書,然後帶著家人暖暖的祝福,完成最後一天最艱辛的十五公里路程,在山頂領取畢業證書。挑戰雪山是康橋小學畢業生必經儀式,更是一種難忘的生命課程。不僅如此,透過學校八名老師共同設計,把挑戰雪山活動融入到教學課程裡,昨日開放外界觀摩。   授課老師先將學生分組,學生在各組內以ipad敘述自己的登山心得或收穫,再透過APP將整組討論內容呈現在電子白板上,由師生共同分享討論,進而建立寫作的架構,培養學生邏輯思惟及表達能力。   有學生說,「山上資源短缺,連衛生紙都要省著用,才知道要惜福,珍惜資源」;有學生在登山過程體會到相互扶持的重要,且「一定要堅持下去」;有學生在攻頂前一天晚上接到媽媽的家書,躲在背子裡感動落淚,這回也心有所感說「平常爸媽說什麼都沒感覺,在山上卻覺得好感動」,師生一起分享童言童語的心情故事。   教務主任許麗瑩表示,學校以ipad融入各科教學已經累積豐富的經驗與成效,讓老師更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學習歷程,掌握學習狀況。學生在這次挑戰雪山活動中,學習對大自然的敬畏尊重,並感受親情友情的支持,再透過寫作教學,為挑戰雪山留下美好回憶。 「一步一步向前行,一定可以到山頂。」康橋小學六年級兩百五十名學生剛完成挑戰雪山壯舉,學校廿三日以「雪山教我的三堂課」為主題,以ipad進行讀寫教學(見圖,萬仁奎攝),讓參與的學生分享寶貴的人生課題。

親子天下/關鍵提問,探究式教學給孩子不一樣的數學力

  該如何鼓勵孩子從觀察、思考到探究,扎實知識、培養能力?在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的數學課上,老師們鼓勵孩子從獨思到小組討論,在關鍵提問的引領下釐清觀念、引發興趣,進而展開探究學習的美好歷程。   一堂別開生面的數學課,讓各界看見不一樣的學習。在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辦理的「數學探究教學實踐與反思研討會」上,學校打開小學部所有教室,許多校長、主任、教育專家與家長應邀蒞臨觀課。只見台上老師帶領五年級孩子展開問題探究,題目是:   過年到了,爸爸、媽媽各準備80,000元要給爺爺奶奶包紅包給晚輩,爸爸準備千元鈔,媽媽準備百元鈔,康康和橋橋要幫爺爺奶奶將每3,000元包成一包,並用算式記錄。   結果弟弟看完紀錄後說:「所以爺爺還剩下2元,奶奶剩下20元。」你認同嗎?說說看你的想法。   這是一個為了讓孩子理解被除數和除數末幾位為零簡化計算方式的題目,老師接下來不是教孩子算,而是陸續丟出提問,引導大家討論、發表意見,例如:「你認同弟弟的說法嗎?說說看,這兩個算式中,哪一個部分指得是80,000元?哪部分指得是3,000元包成一個紅包呢?哪一種紀錄方式最簡單?」透過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簡化計算時會遇到的問題,鼓勵大家從討論與發言中互相釐清觀念、找解答。   「以前,我們是老師站在台上拼命教;現在,老師變成教室的引導者、知識的串連者,而學習的主動權在學生手上。」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楊美伶校長難掩驕傲地說,這是新竹教學團隊經過三年努力,推廣數學探究式教學的豐碩成果。 教學團隊齊心協力,建立探究教學模組   早從民國105年設校以來,楊美伶校長即帶頭和新竹校區的數學教學團隊共同發展探究式教學,鼓勵孩子從個人獨思到小組討論,釐清迷思、解答疑惑,「探究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主動探尋問題,並尋求解決。老師們透過共備設計出具有真實情境的主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產生興趣、主動探索。」楊美伶欣慰的說。   從低年級開始,「我們著重訓練學生讀懂題目的能力,以及鼓勵他們思考、並學習向他人說明自己的意見。」陳玫均老師談到建構孩子數學基礎的要領。到了中年級,陳滰玹老師則分享在課堂上如何帶孩子扎根知識外,進行討論與聆聽,「我們要營造的是一個友善的學習氛圍,讓孩子願意聽、勇敢說,透過討論的過程找到解答。   「當孩子循序漸進習慣探究式學習,你會發現孩子愈來